校园要闻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深耕藏区 用爱扶贫 以行践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李付忠同志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21-04-30


深耕藏区 用爱扶贫 以行践诺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李付忠同志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我校李付忠老师(壤塘县南木达镇康旭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付忠,中共党员,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面对未知的困难,在乌蒙贫困山区长大的他,2019年伊始主动申请,被组织选派到深度贫困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自踏上雪域高原壤巴拉康旭村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用爱筑就的扶贫故事。

4

强担当践使命,听民声解民意

都说“脱贫攻坚游,风沙落满头”,他却说“怀揣赤子心,甘为孺子牛”。他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以流淌的汗水,书写高原扶贫的最美诗行!

康旭村距离壤塘县城30余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7℃,全年长冬无夏,无霜期仅48天,40.51平方公里的山谷中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109户519人。受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村民只能种植青稞土豆、牧养三五牛羊维持基本生活,通过上山挖虫草贝母补贴家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35户176人,占全村三分之一以上。

康旭村全村均为藏族人口,村民基本不懂汉语,他刚到村时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受阻,工作开展难度极大;每到冬天,水管冰冻不出水,饮水难以满足,洗澡更是成了奢望,停电是常态,通讯网络没有信号,和外界保持正常联络都显得尤为困难。

面临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每天清晨满鼻充血,噎着酥油糌粑,他仍然坚持走村入户,与村民同劳动、拉家常,学习简单常用藏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想,通过多方协调资源,修路架桥、职业培训、动员务工、保障兜底,卓尔琼为代表的35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收入明显提高,如期实现脱贫。

壮产业求发展,促增收谋出路

康旭村受限于自然条件和村民发展思路及能力,产业基础极为薄弱。为改变现状,李付忠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咨询农业专家,多方协调筹集资金,整合各级资源,根据实际村情,成立合作社,建立起康旭村联户牧场和高原生态马铃薯种植基地。

经过两年发展,基地农牧产品喜获丰收,但销路又成了当地村民的“心病”,鉴于此,他积极衔接当地政府部门和派出单位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经多方努力,滞销的数吨土豆、蔬菜、蜂蜜等农牧产品全部切实得以解决,村民户均增收近2000余元;同样,联户牧场实现营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分红348元,康旭村产业发展赢来了曙光,康旭村民脱贫致富看到了希望。

抓教育重扶智,激动力拔贫根

壤塘县是一个群众对教育缺乏重视,地域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发展落后的深度贫困县。“李老师啊,我们这里是偏远藏区,跟你们外边大城市比不得,我们就指望着娃儿帮放放牛、挖点药来维持生活,娃娃些嘛会写自己名字就可以了”,这是村民泽旺夺尔基对李付忠同志无奈的诉说。

为改变当地教育观念滞后的现状,李付忠同志与其他驻村扶贫干部利用农民夜校集中开展“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等主题宣讲活动,挨家挨户动员,确保了康旭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他积极向学校和社会各界寻求支持,前后共为当地幼儿园和中学共募集3批教学设施设备和学习用具,改善了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为解决当地贫困学生上大学愁学费的问题,多次代表学校与县教育局、县中学接洽协商,2019年与壤塘县中学签订了对口教育帮扶协议,两年来对39名壤塘学子资助学费近20万元,帮助谢尔沙、肯楚等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教育的希望种子已然播撒在壤塘这片高原热土,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生根发芽,静候花开,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彻底拔掉贫根。

作为全国300多万扶贫干部中的普通一员,作为学校发挥优势、肩负使命、决战脱贫攻坚的缩影,他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伟业这幅画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撰稿人:郭文宇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8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荔城大道500号 邮编:646200
联系电话:0830-5261151、5255263、5255327 传真:0830-8889199 QQ:800099668

蜀ICP备12010609号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版权所有